
Alumni
Global vision and Chinese focus
校友会概况
深圳高级金融学院致力于促进校友交流,与校友合作开阔视野,支持校友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友网络。截至2022届,大约有1400名校友。大部分校友分布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区; 校友分布在国外的校友多集中在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校友活动

Global Study Trip | 瑞士站
瑞士不仅是以精密制造、健康科技与金融中立性闻名的“欧洲心脏”,更是跨国资本与区域规则的交融之地。它以理性、严谨的姿态,为全球化困局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法。2025年4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EMBA聚焦大健康金融与跨境生态,由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田余教授带队,与圣加仑大学(HSG)深度合作,在圣加仑大学、EHL酒店管理商学院、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展开了为期八天的深度游学。
师生从瑞士的生态哲学中汲取了中企出海的动能。中国企业家们,正在以全球视野,重新定义中国商业的下一轮出海叙事。
01
从精准到共治:
演绎“小而强”的开放型经济体
开营仪式上,来自瑞士洛桑大学高等经济商学院的董旻月教授为金融EMBA师生介绍了瑞士“小国大业”的底层逻辑。
“全世界人均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专利数量最高”的传说背后,是政府长期助力创新投资、接纳高质量技术移民及外国投资的举措。同时,瑞士政府通过“双轨制”教育体系将职业教育与高端科研完美衔接。
自2014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十年成为瑞士第三大贸易伙伴。瑞士的竞争力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将“精准”二字刻入国家基因。ESG在欧洲已经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在面对各国家和行业对信息发布披露的不同标准时,瑞士在监管和实操方面也坚持“精准”理念。
近年大热的“红酒经济”是同学们的关注焦点。Philippe Masset教授在红酒经济的课堂中剖析了另类资产配置的“瑞士智慧”:顶级酒庄通过“波尔多交易体系”(Place de Bordeaux)以期酒方式出售葡萄酒,不但巩固了波尔多酒类市场的稳固性,实现资本循环,投资者还能获得利息,优先认购稀缺年份酒品。
类似的诀窍也被运用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Stéphane Haddad教授指出:“欧洲私募股权正从‘财务杠杆’转向‘技术杠杆’。”他以生物科技基金为例,说明资本如何通过“科学家+企业家”架构,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跨境并购标。
深入阿尔卑斯山脉腹地,师生走进欧洲一体化档案库和纳米机器人实验室,探寻百年家族企业的治理密码和免疫工程前沿技术。
参访让·莫奈欧洲基金会时,Gilles Grin博士通过历史档案展示瑞士的“柔性战略”——它既非欧盟成员国,又保持中立,却能通过双边协议深度参与市场。
在瑞士产科研创新论坛中,左兰博士强调:“瑞士的‘中立’绝非被动,而是主动构建的规则护城河。”
分组讨论中,通过分析雀巢、罗氏等跨国巨头的全球架构,同学们发现其共性:总部职能可以拆分为法律实体、研发中心、供应链枢纽,同时,中企出海也应当重视企业组织架构的平衡、合理、高效。
02
聚焦大健康金融:
免疫工程的产业革命
金融EMBA师生参访Genolier抗衰老中心时,其细胞技术引发了热烈讨论。“抗衰”早已不仅仅是美容达人的关键字,更是财富管理的新赛道。
在洛桑联邦理工创新园,我们得以窥见产学研融合的瑞士范式——将瑞士精密的机械工程与生物学临床实践相结合,极具特色。以免疫工程实验公司Gnubiotics 为例,它致力于研发新一代免疫疗法,其创新型糖肽治疗药物研发管线能在多种癌症和疾病中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同学们在参观后总结道:“瑞士的产学研不是链条,而是共生网络。”
Antonio Davila教授为同学们在创新创业和初创公司管理方面提供了有益参考。以瑞士的金融、高端制造、旅游等行业为例,企业家需要首先选择合适的业务领域,建立本地合作伙伴,不断适应变化,方能把握发展方向。
回顾项目开展的“名企行”活动,其中不乏为同学们提供了有益借鉴的著名企业,如比亚迪、韶音科技、大族激光等,在进军海外市场之后,需要坚持产品差异化定位,才能为中国民营企业闯出一条生路。
03
眺望阿尔卑斯之巅:
重构商业经纬度
从莱蒙湖的翡翠色波纹到皮拉图斯雪山的凛冽曲线,瑞士的风景与其商业生态同样具有独特的美学。
冰山云海之下,依云小镇的19世纪泉眼仍在滋养着当代文明,苏黎世老城的班霍夫大街上游客络绎不绝;中世纪教堂的尖顶与UBS银行的现代化玻璃幕墙交替出现,在这里,每一帧风景都值得驻足沉思。
雪山木屋的课堂中,Frédéric Reymond博士介绍了瑞士沃州的商业环境与创新生态系统。随后,圣加仑大学的Marc Arnold教授与Enrico De Giorgi教授为同学们在金融决策、财富管理和投资组合管理领域提供了精彩洞见。
Antoine Praz先生等以欧洲企业董事会发展报告的最新数据为例,揭示欧洲家族企业传承、并购趋势及瑞士的战略优势。瑞士企业通过自我监管工具、可持续发展目标、社会可持续性、基于业绩的薪酬等手段体现公司治理的实践规范。
夜色中,Schlössli St. Gallen的橡木穹顶下,结营晚宴正在进行。师生举杯同庆瑞士2025游学模块的圆满结束,在百年城堡的光影中,中西文化在此交融。
从雪山到深海,全球化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征程,是资本的远征,更是智慧的共生。金融EMBA2025年法国与瑞士游学模块相继落幕,但中国企业的创新引擎永不熄火。
下一站,我们将继续探索数字化转型前沿,助力中国企业畅游数字蓝海。远征无终章,我们在路上!
游学小记
杨小为
卡本(深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总经理
作为刚刚出海中国医疗行业创业者,此次瑞士之行是一扇宝贵的窗口,让我清晰洞察到欧洲与国内在人才、税务、对外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欧洲市场是全球优质且关键的市场,通过此次游学,我对医疗生物产业的人才与税务特点有了深入了解,也对以瑞士为支点开拓欧洲业务形成了全面认知。
在游学期间,我们与欧洲政府部门、创新企业、大学教授及创业者展开交流,得以从多元视角认识全球经济现状,以及当下经济形势对各国产生的影响。过程中我发现,尽管瑞士人均GDP位居世界前列,但无论是企业经营者,还是政策制定者,都在不断探索如何平衡创新与实践落地。
瑞士的科研从业者、教授以及普通民众,即便面对创新发展中的困惑与挑战,依然保持着从容不迫的心态。这种沉稳的态度值得国内企业家和创业者借鉴。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我们固然需要积极突破、持续学习、奋勇向前,但更应学习这份从容,以稳健的姿态应对各种挑战。
叶 林
深圳市黛琳珠宝有限公司
总经理
感谢项目组能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次意义非凡的游学之旅,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瑞士堪称“世界文化缩影”,这里的教育体系让我印象深刻。每天除了理论知识也有企业参访,你会发现英语、法语和德语在校园里切换自如,这种文化交融让我对“包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除了理论结合实践强调“实践出真知”还有丰富的户外活动,而瑞士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一堂“心灵课程”,能和这么多老师同学一起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和日内瓦湖畔户外跑步,让我们在压力管理中学会了保持平和心态。
作为公司创始人,我对瑞士的创新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何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思考企业出海,对我有很多商业启发,包括瑞士本身的创新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在当下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中,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会,因此,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出海不能盲从,要结合欧洲以及瑞士本身的历史、政策、税收、法律法规,这些基础常识非常重要,也是这次游学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
作为珠宝设计师,瑞士美好的自然环境也给了我很多创作灵感,当然也是另一种的心灵洗礼,游学时间安排尽管紧凑,但项目组为了让大家在瑞士的游学体验更丰富有意义,还安排了高山徒步和雪山之行,让大家能够劳逸结合,享受当下。
申兴华
广东南粤银行
总行办公室主任
8天的瑞士游学,我很庆幸自己有4天早晨能爬起来(反正倒时差睡不着)跟着田余教授晨跑,用脚步丈量瑞士的山河与街巷。所以我开完笑的讲,我的金融是跟着体育老师学的。体育是我此次游学不可缺少的元素,大家从我的《瑞士奔跑日记vlog》应该能感受到。
实际上瑞士这个国家也有着深刻的体育烙印,它因法律体系和地缘优势,成为全球国际体育组织的核心聚集地,这里虽然没有太多知名的体育赛事,但体育产业却蕴藏着很多隐性竞争力,比如,全球TOP5运动康复机构中有3家总部设于苏黎世;苏黎世保险集团开发的运动员专属保险产品,覆盖98%的奥运项目;大家熟悉的欧米茄的计时系统误差控制在百万分之一秒,瑞士钟表品牌占全球高端运动腕表市场份额的63%。这正体现出瑞士产业创新的独特模式—— “资源重构+价值升级”,其核心逻辑在于将地理条件、制度优势、科技积累等基础资源,通过系统性创新转化为产品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瑞士虽不生产咖啡豆和可可,却孕育了雀巢、瑞士莲等全球食品巨头,他将地理约束转化为制度优势,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规则话语权,这种“以小博大”的创新思维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编辑 | 锦鲤 茹菲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EMBA项目办公室出品

Global Study Trip | 法国站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生态共建的战略转型。法国作为欧盟经济引擎与高端制造中心,既是中企突破贸易壁垒的关键跳板,也是学习品牌管理、可持续创新的重要范本。
2025年3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EMBA项目主任王健教授与项目副主任彭尧博士带队,携手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以“企业创新变革与出海战略”为主线,展开了为期六天的法国游学。从奢侈品巨头的品牌韧性到初创企业的颠覆性创新,师生深入学习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与全球化的战略预判。
01
学术洞察与企业实践:破解欧洲市场准入密码
法国经济与财政部特邀嘉宾Louis Bédier先生以数据揭示政策风向:服务业是法国经济的核心支柱,为了激发企业活力,政府通过“法国2030计划”预计投入300亿欧元扶持绿色科技、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同时将公司税率从33%降至25%。
来自HEC的Ai-ting Goh教授以《全球大趋势:驾驭未来》为题与同学们探讨了技术创新、人口结构变化、环境可持续性等主要全球趋势。她指出:“法国市场的‘隐形门槛’在于文化共识——企业需将ESG(环境、社会、治理)融入价值链,而非仅视为合规成本。”
欧洲领先的亚洲食品电商平台——方圆食里(Waysia)创始人范晔君分享其破局经验:通过精准定位亚裔移民的“乡愁消费”,以预制菜供应链切入欧洲市场。
但真正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在于以互联网技术和数据作为核心驱动力,内部实现对整个价值链上数据的完全控制,从而进行跨部门合作和信息流交换,并持续迭代。“在欧洲,可持续不是标签,而是商业语言的语法。”范晔君总结道。
参访知名奢侈品制造商卡地亚(Cartier)于1899年开业的传奇旗舰店时,金融EMBA师生在视觉盛宴中了解了奢侈品行业的生存法则:卡地亚以百年工坊传承“手工温度”,同时以区块链技术实现钻石溯源,还顺应潮流推出了NFT数字藏品。
这种“传统基因+技术外延”的模式,恰与中企出海路径暗合。例如,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既要强调电池技术的硬实力,也需学会用西方美学重构品牌叙事。
走进全球最大的初创科技企业孵化器巴黎Station F,入驻的几十家顶尖初创公司中,人工智能(AI)的普遍应用趋势凸显了AI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与Argos Lab首席执行官Thomas Yang先生、AiTenders 首席执行官Geoffrey Guilly先生的交流中,他们的宝贵经验为金融EMBA师生提供了别具一格的创业视角,为全球创新创业生态注入更多活力与智慧。
02
数字化转型与商业革命:跨越山海的思想共振
参访全球领先的葡萄酒和烈酒集团保乐力加(Pernod Ricard)时,同学们深入剖析了其数字化转型案例:面对年轻消费者流失,保乐力加集团通过AI算法分析社交媒体声量,推出“马爹利元宇宙酒吧”;依托区块链构建威士忌溯源系统,用技术重新定义了奢侈品的稀缺性。
麦肯锡全球调研显示,全球范围仅有不到20%的企业认为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持续成效。数字化转型不是IT升级,而是组织心智的重构。这一观点在后续的课程中得到延展。
HEC教授Hélène Musikas以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和架构出发,引导同学们解构热点案例。例如,比亚迪在欧洲建厂期间,通过将电池回收业务嵌入本地循环经济网络,降低了欧盟碳关税成本——这印证了Musikas教授的核心观点:“在增量市场萎缩的时代,利润来自对价值链的创造性切割。”
在《成为成功的企业创新者》课程中,Tom Pullen教授以“设计思维三阶法”破解出海企业的创新困境。当教授剖析“去全球化”与“区域联盟”的悖论时,同学们意识到:中企出海必须学会全球布局、区域深耕——正如参访科技创新平台Hello Tomorrow时所见,它在5个国家设立当地办事处,既规避地缘风险,又实现技术协同。
03
文化领导力与战略远见:以法兰西文明照见未来
西方艺术史学者、法国国家博物馆讲解员刘海霞老师带领金融EMBA师生在巴黎街头漫步。走过圣日耳曼德佩教堂和拥有“文学和知识精英聚集地”之名的花神咖啡馆和双叟咖啡馆,沿着波拿巴街步行,感受“巴黎的灵魂之流”塞纳河,最终抵达巴黎圣母院。
Christian Monjou教授在凡尔赛小特里亚农宫(Versailles Petit Trianon)的沉浸式授课,则成为游学的思想高点。以法英园林哲学对比,凡尔赛的几何对称象征中央集权式管理,而英式园林的“自然野趣”则体现分布式领导。这对中企出海的启示在于——在欧盟市场,企业总部的过度管控易引发文化冲突,需在战略协同与本地自治间寻找平衡。
六天的游学结束,从HEC的课堂到凡尔赛小特里亚农宫,从Station F到保乐力加,金融EMBA师生共同见证了一个真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阶,不仅需要技术攻坚与模式创新,更需深植文化共情与生态思维。
当金融EMBA将“欧洲经验”转化为“中国解法”,当校友网络成为跨洋合作的节点,学习经历才能超越知识传递的范畴,成为中企出海新航海时代的思想罗盘。
正如一位同学在结业典礼所言:“以全球化的根系,滋养中国商业的常青树。我们从法国带回的不是埃菲尔铁塔的纪念品,而是一套重构价值链的密码。”
游学小记
戴制岳
银雁科技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兼董秘首席财务官
塞纳河的柔波将历史与未来编织成流动的史诗,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折射古典与现代的对话,西岱岛圣母院的飞扶壁诉说着时间韧性。
HEC教授揭示的"反脆弱创新"法则和展望全球发展趋势,在保乐力加酒窖百年橡木桶与现代AI品控系统中得到双重印证。当卡地亚经典坦克造型浮现时,我们触摸到法兰西商业文明将美学注入实用主义的精髓。
特别致敬金融EMBA项目组打造的黄金学习场域,让东方管理智慧与欧洲百年商道在左岸咖啡馆激荡出思想的马卡龙。
覃砚君
深圳金砖城市先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西南区总经理
来了巴黎,
你才会明白
工业化,标准化,效率化,规模化之外
还有其他有价值的东西。
那就是
刻在骨子里的自由
王朝的更迭
国家的变迁
都不会改变塞纳河水奔涌的浪漫和自由
埃菲尔铁塔的璀璨,
街头巷尾的艺术气息,
都在诉说着超越工业化的永恒魅力。
当我们被结构化和标准化驱赶喂养的时候,
不妨慢下来
体会一下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樊 伟
郑州达喀尔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董事长
作为金融EMBA22级博文班学生,这次法国游学让我深刻认识到全球化创新不仅是技术输出,更是文化与商业模式的融合。
HEC的“创新画布”启发我们调整新能源车出海策略——从卖产品转向构建“硬件+本地化服务”生态;Station F的敏捷创业模式则证明“欧洲技术+中国供应链”的高效协同。参访保乐力加和对话驻法企业家让我明白:在欧洲市场,合规、文化认同和可持续叙事比价格更重要。
未来,我们将设立欧洲创新观察站,推动技术本地化,计划在法国试点“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并推动新能源车销售和租赁业务,探索欧洲市场机遇。游学最大的收获是学会用全球思维做本土生意——既要保持中国制造的效率优势,更要深入理解不同市场的核心需求。
部分图片来源:金融EMBA学生作品
编辑 | 锦鲤 雨晗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EMBA项目办公室出品

名企行 | 走进越疆科技:从协作机器人领军者看AI时代的商业重构
3月21日,金融EMBA师生走进全球协作机器人领军企业——越疆科技。当机械臂以±0.02毫米的精度在芯片上篆刻,AI视觉系统从千万级数据中预判供应链风险,本次企业参访已超越技术观摩,成为一堂关于“硬科技长征”的沉浸式战略课。
从实验室到全球市场,从人机协作到中国智造的标准输出,我们以企业家视角追问:当AI重构生产要素,全球化竞争的逻辑正发生何种质变?
一场从实验室到全球市场的“硬科技长征”
越疆科技的故事始于2015年,一群来自山东大学的工程师,因深受实验室重复性工作之苦,决心用协作机器人解放人力。
从首款桌面级机械臂的问世,到如今全球出货量超8万台、市场份额全球第二,中国第一,他们用了不到十年时间。越疆机器人已在汽车、3C电子、锂电、新零售、农业等超15个行业,200多个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2024年12月23日,越疆科技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协作机器人上市第一股。越疆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及联席公司秘书王勇先生为我们分享了三个核心启示:
1. 技术深耕需“以终为始”
企业的发展需要始终聚焦“人机协作”的本质需求,而非盲目追逐风口。例如,针对工业场景的精度痛点,越疆实现了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0.02毫米,达到国际顶尖水平;针对教育领域,Magician系列机器人将STEAM学习转化为具象化操作,累计服务全球超6000所学校。
2. 全球化布局需“先难后易”
越疆成立初期便选择直面国际竞争,出口连续七年位居中国第一,海外收入占比达53.8%。这背后是技术标准与本地化运营的双重突破——从通过欧盟CE认证到与牛津大学合作开发AI算法,以“硬实力”打破市场壁垒。
3. 创新需“长期主义”
越疆每年将营收的24.6%投入研发,这种坚持源于对趋势的判断:协作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33.8%,而AI技术的融合将加速产业爆发。
AI与机器人时代需要企业家重构竞争逻辑
在越疆看来,AI不是替代人类的工具,而是拓展人类能力的“外延神经”。这一认知催生了企业家和科学家的战略思考——从“效率革命”已转变为“价值革命”,AI赋予了机器人自主决策能力。例如,越疆X-Trainer平台通过模仿学习,仅训练2小时即可让机器人完成复杂动作。
金融EMBA学生作为优秀企业家代表,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将AI从降本工具升级为价值创造引擎,如何挖掘新兴科技与场景适配的新亮点。
王勇先生以深圳宝安机场为例,呼吁同学们从日常生活中挖掘产业痛点。在深圳宝安机场航站楼内,旅客代步机器人、行李运输机器人均已在测试进程。
今年春运期间,华为泊车代驾全球首个机场商用试点落户深圳宝安机场,这项服务可以帮助旅客节省步行和寻找车位的时间,提供更舒适的智能出行体验。
目前,越疆与比亚迪、富士康的合作表明,机器人嵌入产业生态是必经之路。在汽车制造中,双臂机器人可同步完成焊接与质检,将产线效率提升40%。未来,企业竞争将演变为生态协同能力的较量。
未来十年是中国智造的“人机协同”时代
站在2025年的节点,越疆正以“人机协同”的设想逐步定义未来。 新一代机器人将整合视觉、触觉等多模态感知,甚至实现直膝行走。越疆科技最新发布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其情境理解能力已接近人类助理水平。
协作机器人正在逐步实现从工厂到家庭的场景渗透。机器人正进入医疗护理、家庭服务等长尾市场。例如,双臂咖啡机器人已在全球500家门店落地,单杯制作时间压缩至2分钟。
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于2028年占全球40%。越疆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方案”成为全球标杆,这需要产学研的深度联动。
本次金融EMBA名企行活动搭建了越疆科技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交流合作通路,将学术前沿转化为产业动能。
越疆科技的成长,印证了一句话:“方向可以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在AI与机器人重塑商业规则的时代,愿金融EMBA同学们以技术为舟,以生态为桨,在全球化蓝海中开辟属于中国智造的新航路。发展的路越走越宽,只因创新者的脚步永不停歇。
*金融EMBA副主任彭尧博士为王勇先生赠送大学纪念品
编辑 | 锦鲤
审阅 | PM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EMBA项目办公室出品

项目主任连线【第十四期】| 出海导航 解码东非“新思路”:企业出海的机遇与风险
2025年,全球贸易版图正经历剧烈震荡。中国企业出海面临“逆全球化”与“技术竞赛”的双重挤压。然而,危机中亦孕育着转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稳定外贸”战略,推动全产业链出海。
在此背景下,金融EMBA项目特邀华坚集团董事副总裁、“非洲大小姐”——张芸琪女士在第十四期项目主任连线中分享经验,活动由修晓凤同学主持。华坚深耕埃塞俄比亚十余载,其应对技术移植、本土化运营的实战经验,为中国企业破解“内卷式出海”的困境提供了鲜活样本。张芸琪亲历的全球化历程,不仅印证了全产业链布局与长期主义的价值,更揭示了新兴市场蓝海的战略纵深——这正是金融EMBA学生亟需的“破壁思维”。
PART 01
从“制鞋厂”到“工业文明输出者”
2001年,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在江西赣州建立工业园,开启产业转移之路;2011年,因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的邀请,华坚首次踏足非洲,仅用100天建成千人制鞋厂,创造了“华坚速度”。
截至2025年,华坚在埃塞俄比亚已建成占地2000亩的轻工业园,累计出口创汇超30亿美元,占埃塞俄比亚鞋类出口的67%,并带动23家中企入驻园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张芸琪复盘了华坚的非洲战略逻辑:
1.成本重构
埃塞俄比亚工人月薪仅300-400元人民币,皮革原料本地采购占比达2/3,叠加欧美市场零关税政策,综合成本较国内降低40%。
2.技术移植
将中国成熟的制鞋工艺与供应链管理体系引入非洲,同时培养500余名埃塞员工赴华学习,形成本土化管理梯队。
3.文化融合
通过集体操、中文培训等方式增强员工归属感,将非洲工人视为合作伙伴而非劳动力,构建可持续的劳资关系。
“华坚不仅是‘非洲鞋王’,更通过工业园模式将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移植非洲,这是技术、管理与文明的系统性输出。”张芸琪总结道。
*埃塞华坚国际轻工业园
PART 02
非洲人口红利下的“蓝海”与“暗礁”
非洲人口14亿,平均年龄19.7岁,2050年将达25亿,劳动力红利与消费升级潜力巨大。同时,非洲发展面临巨大的基建缺口,非洲建材需求年增长率超10%,仅卢旺达90%建材依赖进口,中企在房地产、建材等领域空间广阔。
除此之外,埃塞俄比亚等国家为外资提供税收减免、土地优惠,并限制贸易进口以保护本地制造业。
然而,风险同样不容忽视。非洲社会动荡,2013年埃塞工人罢工导致生产线中断,华坚被迫将半成品运回国内加工;人才流失现象持续存在,本地大学生赴华培训后转行做翻译,制造业面临技术人才断层;非洲部分国家治安问题突出,工业园是中国企业的安全岛,需抱团发展以降低风险。
“非洲不是遍地黄金,但却是最后一片未被充分开发的增量市场。关键在于如何将中国经验与非洲需求精准匹配。”张芸琪指出。
PART 03
中企出海需重视长期主义与生态共赢
基于华坚的实战经验,张芸琪提出三大战略原则:
1. 选择不可替代性赛道
避免与本地企业竞争存量市场,企业应聚焦技术壁垒高、本地难以复制的领域。例如,华坚通过工业园模式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中国技术+非洲原料+欧美市场”的闭环生态。
2. 构建安全优先的落地体系
企业需要明确选址逻辑,优先入驻中资工业园,利用集群效应降低政治风险,如华坚园区位于埃塞首都,毗邻军队驻地。同时,企业需要坚持合规经营,遵循国际标准,通过学习技术保护数据隐私,规避伦理争议。
3. 践行“共生式发展”价值观
技术赋能需与本土文化融合。例如,传音控股推出全肤色影像技术,针对非洲肤色优化拍照算法,市占率超40%;中土集团修建亚吉铁路时,在中国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做出了不少调整,赢得了社区支持。真正的全球化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与当地共创价值。当中国企业成为非洲工业化进程的共建者,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次活动不仅为金融EMBA学生提供了出海实战方法论,更揭示了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活动尾声,我们以华坚工业园内的标语“下班时,轻松活泼我开心”作结,中企出海需超越经济利益,肩负文明互鉴、互助的使命。
正如“非洲大小姐”张芸琪在央视节目《对话》中的总结:“非洲有很多面,但是这些要靠我们自己用眼睛、用双手、用智慧去探索和发现。” 中企出海的未来,需要企业家以智慧破壁、以诚意筑桥。
文章整理自嘉宾分享内容
编辑 | 锦鲤
审阅 | PM
图片来源 | 华坚集团官网 Unsplash Pexels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EMBA项目办公室出品
校友服务
校友会政策
校友持实物校友卡可直接刷卡进入学校;持电子校友卡的校友只需到校务处登记即可进入学校。如不申请校友卡,需提前在“访港、中深”微信小程序中提交访港报告,填写身份信息、访港部门和联系人,并提交审批。

扫码进入小程序


扫码进入校友群

校友卡

校友卡可享受以下福利,包括但不限于:
- 实体校友卡可刷卡入校;
- 参加各种校友活动
- 享受大学艺术中心为校友举办的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的折扣门票;
- 使用图书馆(通过校友卡照片进行人脸识别)
校友宗旨
加强校友与学院、校友之间的沟通
联系校友资源,帮助校友成长
鼓励和支持校友会的成立和发展
联系我们
深圳金融学院校友事务处
E-mail: sfialumni@cuhk.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