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主任连线第三期回顾|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市场营销
活动回顾
在当今社会,线上线下的产业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数字经济与数字化市场营销已不仅仅只是一道选择题。企业利用实时数据和真实洞察提高自身的响应能力和市场准确性,从而为客户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数字化、在线化重塑企业工作方式和运营平台,企业能够快速将新想法转变为新价值。
5月12日的金融EMBA项目主任连线第三期,项目主任王健教授邀请到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妈妈总裁、闲鱼总裁刘博先生(花名:家洛),共同探讨了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市场营销的新趋势,以及数据分析在经济与金融研究方面的应用。
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市场营销
在十年前,互联网是社会和学界讨论和研究的中心,而不是数字经济。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从单一产业快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如制造业、零售业等产业都开始与其产生了联结。至此,以数字经济为首的新名词、新潮流诞生了,它对于整体经济发展有着托动的作用。
刘博先生指出,任何一个城市或者地区在从疫情中恢复时,最先回到正轨的就是物流业,互联网行业与它是“上下半身”的耦合关系,他们彼此互相依赖,息息相关。物流行业诞生了全新的技术和机械,在城市运作流转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大数据+AI时代”能够改变疫情环境和人们在特殊社会情景、环境(比如疫情)下的生活,商业经济变革出现了新趋势。
“我们所熟悉的社会迎来了一场数字化转型的数字经济、数字商业的变革。对于企业而言,面对疫情需要解决的的问题和数字经济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质上是一样的——如何面对不确定性。”
刘博先生表示,线下与线上消费都遇到了近十年以来的最大的挑战。企业需要拥有可以抵御不确定性的能力,企业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朝着超越时空限制的方向发展。
在疫情期间,可以观察到的重要现象有以下几点:
1. 中坚力量的消费人群,核心城市的中产及以上的群体的消费金额和品类相对比较稳定;而低收入人群受到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2. 中心化仓储与分布式仓储在疫情的特殊情况下,所受到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仓储的发展和分布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重组。
3. 消费品的团队是否有较强的去中心化的线上服务、运营能力决定了公司在特殊时期的抵御风险能力。
从“大数据”到“智能化”
每一个数字经济的参与者,都会问自己: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空间到底还有多大?
刘博先生认为,不断产生的新的用户需求,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新的生活价值。消费者无法满足于仅仅只在一个APP实现自己所有的消费/消遣需求。如在长视频平台已经发展十分成熟的情况下,短视频平台诞生了,它还发生了爆炸式的发展和增长。强大的、独特的业务能力是在这种激烈竞争中每一个平台和公司必须拥有的。由此可见,基于客户的营销只是企业和组织的基本能力要求,更高层次的能力是为消费者创造需求。
刘博先生提出两个观点:
1. 智能化解决方案是“商业洞察+数据融合+AI+云平台”的集合,是帮助我们寻找基于用户行为和过程的商业机会和数智化的解决方案(各种消费者需求的渗透)。
2. 商家要从流量经营转变为消费者经营,从数据分析变为整体智能决策。
从传统营销到数字营销
每年的购物狂潮“双十一”好比是商品营销的奥林匹克。在激烈的竞争中,对于品牌而言,数字化是突破增长天花板的必经之路。品牌营销正在从创意驱动转变为数字驱动,从单一渠道投放转化为全域营销,从以品牌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从以营销支撑销售到全链路融合。
以淘宝和天猫为例,旗舰店的经营模式让品牌通过平台获得了建设自己官网以及获得私域数据的能力。以“双十一”为首的大型市场营销活动改变了中国的商业营销和参与模式。
刘博先生介绍,天猫新产品创新中心(Tmall Innovation Center,简称TMIC)是一个品牌数字化新产品的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助推减少新产品研发周期时间,提高新品发布通过率。它解决了品牌商与消费者在产品上市前进行准确洞察的问题,持续影响市场从而产生巨大交易额的新品。新品能否获得成功是企业是否能够持续性发展的推力和动力。
“关联创造价值”
刘博先生介绍了营销的“三个维度”。这三个角度的营销方式对于商品的销售和公司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各维度之间有相互关联递进但相辅相成的关系。
1. 将品牌和产品美化,用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给客户和公众展示优点、传递有效信息。
2. 解决增长的问题,挖掘新的市场和新的需求,以带动企业的蓬勃发展。
3. 促使企业整体获得跨越式的增长。
经济学的数据分析及应用
王健教授从宏观角度阐述了数据分析在经济与金融研究方面的应用。经济学是最早把量化分析纳入应用的学科,它帮助企业和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作出最优决策。它强调统计和数学训练,重视因果关系分析,其在社会中的应用和分析对宏观意义上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微观意义上的政策、策略的制定与调整上都有着重大意义。
“在当今社会,大数据时代的决策需要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而不是依赖直觉和经验的习惯性习得”
大数据在经济及法律领域的应用案例
案例1:美国的取保候审制度
哪怕是这样一个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审判正确性的制度,依然会因其固有的缺陷而受到诟病。部分群众认为由于犯罪者原有的经济背景差距较大,取保候审制度有可能会造成富裕的嫌疑犯能缴纳高额的押金,而较为贫穷的嫌疑犯会因此获得更高的犯罪惩罚。
由此,美国开发出了新的系统——根据嫌疑犯的年龄和前科等大数据来计算其犯罪和危险指数,如果危险指数低于一定值则允许保释。大数据的应用降低了政府执法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成本。
案例2:美国的“搬向机遇”计划(Moving to Opportunity)
经济和金融研究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政府出资帮助几千个低收入家庭搬入中产社区。但是在2008年跟踪调查中并未发现这些家庭的收入和子女的教育问题获得明显改善,项目被迫关闭。
在2018年,项目的进展出现转机。数据调查显示,13岁前参与该计划的儿童的最终教育程度和收入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数据研究的加入使得经济和金融研究在不同的时期能够挖掘到更多的有效讯息。
王教授指出,人们和社会需要认识到数据并非万能,人的心理趋势会习惯于将成功归结于自己的主观判断和个人努力,而把失败归结为外部环境。在整体社会而言,人们对于数据和经济研究的了解仍不科学、不全面。比如为人诟病的“大数据杀熟”以及大数据在对个人消费行为和日常生活上的“窥探”似乎组成了这一科学分析技术的全貌,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在未来,我们需要以谦卑和开放的心态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才能更好地利用好这一工具,使它为社会经济发展及公平正义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刘博先生和王教授为大家留下了几个话题以供我们讨论思考:
摘录
数字时代,离散无序的消费者决策链路在不断发生变化。利用好数字经济,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正视经营难题。商业创新来自于对消费流动行为和关联的洞察——关联才能创造价值。如何创造新价值和新需求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需要企业、组织和个人重新思考如何建立新关联。
过去,中国的商业社会实现了从商店到平台的跨越,形成了数字时代的商家联盟,在未来,数字平台将会逐渐形成更为庞大的数字生态系统。
商业效率至上社会的发展必定会涉及社会公平与福祉。数字化机遇伴随着大量可能存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弱势群体、数字污染、社会伦理问题等。在高度发达的经济生活中,企业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并在决策中加入更深的考量。
编辑/排版:锦鲤 PM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EMBA项目办公室出品